第196期 主編:王智弘  執行編輯:張勻銘  編輯:王婉珣 95/08/14

 

本期主題:世代間的代溝!?現實的限制!?

 張勻銘    

(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所畢業、大葉大學學生發展輔導組老師)  

 

      

網路、網路諮商,是世代間的代溝,抑或現實的限制?

 

從筆者接觸網路諮商已有4年的時間了,這幾年看到網路諮商的服務漸漸地在社區與學校體系拓展開來。推展網路諮商的過程相當辛苦,得設計適合該機構與當事人的網站、維護網站的資料與安全性、更新網站的系統、推廣網路諮商的服務、讓當事人熟悉網站的使用、讓諮商員具備網路諮商的知能等工作。

 

筆者在思索,網路諮商的形成,乃是網路漸漸普及之後,以因應網路現象與網路行為的產物,網路諮商對助人專業人員來說,相較於傳統的心理諮商與治療取向,乃是一種新的嘗試與挑戰。當新興的網路諮商與傳統的心理諮商相對照,種種的討論與激盪便會出現,但或許得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,網路諮商的推行,受益的是哪些我們所關心的當事人呢?

 

就網路使用的現象觀察,較大的族群可能多為青少年或中壯年階層的民眾,以及有能力負擔電腦與網路設備的家庭與個人,從文獻上也反映出,網路的使用對年輕的世代而言,幾乎為生活的一部份,而對於一些較年長的民眾,即使他們有接觸網路的機會,但基於某些理由,並無法使他們跟上網路使用的潮流(Suler, 2006)。而若以社會經濟結構的層面觀察,網路的使用對於中下階層與低收入者來說,亦可能是較難以負荷與接近使用的。

 

若以世代間代溝與現實的考量觀察,網路諮商所能觸及的當事人,即為能夠接近電腦網路設備、使用電腦網路設備以及接受網路諮商的族群。由於網路諮商超越時空的特性,的確能幫助助人專業人員觸及平時較難以服務的人群,如:行動不便者、不習慣面對面晤談者,且當助人者離開本地時,仍可透過網路給予當事人一些必要的協助。但即使是如此,透過網路諮商仍會遺漏掉無法或不會使用電腦與網路的當事人,這的確是網路諮商服務中現實的限制。而突破限制的方法,除了於設備方面,讓電腦與網路設備更能讓當事人接近使用,亦要讓助人專業人員與當事人對網路諮商有更多的認識與接納。這部分光結合助人專業人員的力量仍顯薄弱,需得到社會上更多的資源整合與推展,才能讓網路諮商的使用與接近性更便民。

 

就心理諮商的層面而言,網路諮商乃為另一助人專業人員提供給當事人的服務選項,讓當事人於諮商服務上有更多的選擇與使用。但若網路諮商的使用僅限於少部分的人群,則相當可惜。雖有一些現實或世代的限制,但此亦表示網路諮商的推行仍有可著力與突破之處,需要助人專業人員不斷的努力。且在網路發展漸趨成熟的未來,當網路的使用更加普及與方便後,或許在網路諮商的推行與發展上,會有更加成熟的體質與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,以協助更多需要的當事人。

 

首頁 信箱 留言 討論